【安徽日报】让千家万户端稳就业“饭碗”
网约车司机、外卖配送员、电子商务、新媒体运营……近日, 淮南市总工会在田家庵区吾悦广场举办“工会送岗位 乐业在江淮”新业态大型专场招聘会,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平台,拓宽劳动者就业渠道。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福祉。去年以来,淮南市始终坚持民生优先,加快推进“就业促进”暖民心行动,千方百计稳岗位、保就业,让千家万户端稳就业“饭碗”,进一步夯实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三公里”就业圈 促进高质量就业
“以前,我在家全职带孩子,大部分时间无事可做。春节后,通过社区快聘小程序找了个离家近的兼职工作。”日前,家住淮南市田家庵区洞山街道中兴社区居民贺洁告诉记者,在家门口就业,既不耽误照顾孩子,还能赚点钱贴补家用。
在田家庵区人社局,工作人员倪军每天都要打开“三公里”就业圈网络信息平台,密切关注社区居民的求职信息和辖区企业的用工需求,为招聘求职双方搭建桥梁和纽带,促进社区居民求职和经营实体招工精准对接。
“自公司成立以来,区人社局主动与我们联系,了解我们的用工缺口,安排我们参加各类线下、线上招聘活动,切实帮助我们解决了用工难题。”盈信汽车空调人力资源部徐红说, 通过“走进淮南盈信”高校毕业生专场直播送岗活动,达成就业26人。
去年以来,淮南市创新“政府主导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线上线下联动”的服务模式, 研发“社区快聘”小程序、App,以“三公里”就业圈建设织密就业帮扶一张网,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
“线上”要求社区人社服务专员将“社区快聘”小程序二维码和操作指南发布到社区居民交流群、楼栋群;“线下”在社区设置独立咨询服务窗口、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单页,让“三公里”就业圈政策家喻户晓。
“用手机扫描‘社区快聘’二维码,就能浏览小区附近的招聘信息,真是很方便!”家住淮南市大通区瀚城社区的田芳告诉记者,通过“社区快聘”小程序,她在小区附近的一家酒店找到了洗菜配菜的工作,既实现“家门口”就业,还不耽误照顾父母。
如今,淮南市“三公里”就业圈城市社区覆盖率达100%,快聘平台入驻企业1856家,提供岗位8049个,19145名求职者登记注册,平台累计访问量达140万人次,有力促进了居民就近就业、充分就业。
“2+N”招聘 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求职者杨韦有电工证,安徽蝶阳机械有限公司正在招聘电工,正好匹配!”近日,淮南市人力资源市场招聘员尹晓杰向记者展示一份用工登记。尹晓杰告诉记者,作为“招聘红娘”,他每周都会梳理求职人员信息和用工企业招聘信息,为双方“牵线搭桥”,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
为扩大就业岗位供给,淮南市持续开展“周三就业招聘”“周六人才对接”和特殊群体招聘、地方特色招聘等“2+N”主题招聘活动,着力打造“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接您回家”“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项活动,让用人单位招到合适的人才、求职者找到合适的工作。
“刚刚大学毕业,便在家乡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去年7月,刘智慧从沈阳师范大学毕业后,通过凤台县人社局举办的“2+N”就业招聘会,与凤台牧原农牧有限公司达成就业意向。如今,她在该公司人力资源部从事招聘管理工作。去年以来,凤台县扎实推进“2+N”就业招聘活动,累计举办就业招聘会30场、人才对接招聘会31场,吸引800余名求职者进场应聘,达成就业意向420人。
“掌握一门技能,找工作更方便。”这是淮南市谢家集区居民孙琦的切身体会。在参加现场招聘会时,缺乏一技之长的她只能望“岗”兴叹。在该区公共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指点下,她参加了家政服务技能培训班,培训合格的当天便在淮南馨康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入职,月薪达到5000元。
为了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淮南市针对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依托技工院校、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企业职工培训中心等多渠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就业人员送上技术技能“快餐”。截至目前,该市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7067人。
去年,淮南市常态化开展“2+N”系列主题招聘会1074场次,为劳动者和用工企业提供暖心服务,提供就业岗位15.4万个,达成就业意向6049个。
“创业带动”搭好平台拓宽就业路
日前,淮南市同兴堂牛肉汤职业培训学校迎来了首批学员。这是淮南高新区开展的“淮南牛肉汤”制作技艺首期培训班,面向脱贫人口及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城镇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就业群体,开展牛肉汤制作的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如今,经过培训的40名学员都已成功创业。
淮南市加强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在市场准入、证照办理、场地建设、金融支持、水电减免、社保补贴、创业培训等方面实施政策倾斜,铺平大众创业“最先一公里”。
切肉、拌菜、和面、包饺子……近日,记者走进寿县张李乡安徽饺欢天食品有限公司,只见工人们正有序忙碌着。“以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进入车间当工人,每天能挣近200块钱,想想都觉得开心。”正在包饺子的石英仿告诉记者。据了解,张李乡在11个村设立了招工点,乡村两级干部当起了招工员,帮助2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在徽旺务工,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挣钱致富,一个月收入4600多元呢。”在淮南徽旺公司工作的徐涛感慨地对记者说。淮南徽旺公司是毛集经济开发区一家专业从事豆制品设备研发制造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我们统筹疫情防控与产品生产,企业一直满负荷生产,最近发往台湾、广东、福建等地的6台套设备,创产值300多万元。”淮南徽旺公司负责人王位告诉记者,企业已成功带动当地70多人就业。
为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淮南市大力实施新一轮“创业淮南”行动计划,着力推进返乡农民工创业、皖厨创业等八大工程,以金融活水浇灌创业之花,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5亿元,扶持创业2769人,带动8000余人就业。
走进淮南市潘集区架河镇武庙村,只见道路笔直宽阔,村容村貌美丽整洁,处处充满乡村振兴的气息。“农民创业园里种了300多亩葡萄,建起了生态园、农家乐、垂钓中心,集采摘、观光、休闲于一体,乡村旅游让我们尝到了甜头。”武庙村党支部书记苏本放告诉记者,去年武庙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已吸纳本村村民87人就业。
为了扩大就业规模,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2022年11月,淮南市出台了《淮南市农民工创业园管理办法》,为返乡农民工推荐标准厂房、孵化器、市场商铺等创业平台。目前,该市陆续建设农民工创业园19个,占地面积1032亩,带动就业4400余人。
(安徽日报记者:柏松 张彩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