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日报】康复护航,共谱残疾人美好生活新篇章
今年以来,我市统筹推进民生实事残疾人康复工程,聚焦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扎实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困难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困难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补贴民生实事,通过完善服务体系、创新康复模式、落实精准帮扶,为全市残疾人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康复支持,助力他们突破身体限制,重拾生活信心,融入社会大家庭,用实际行动筑牢残疾人的“康复防线”。
综合施策,康复实效显著提升
进入7月以来,天气十分炎热,在淮南东方医院总院康复科,父母们冒着酷暑,依然带着残疾儿童每天进行着康复训练,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坚持康复训练,才是找到未来生活的希望。据康复科陈医生介绍,6岁的小贺是一名脑瘫患儿,2019年确诊后,2024年仍不可独坐。在东方医院的康复科评估后,对患儿进行了肌力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站立架训练,理疗等。经一年康复训练后,患儿现可完成独坐,拉手可短暂步行。
我市秉持“一切为了残疾儿童,为了残疾儿童一切”的理念,由县区残联开展宣传、接收儿童家长申请,经审核后转介儿童在定点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并不断促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定点机构的康复服务能力的提升,为参加康复训练的儿童提供更好的服务。全市共有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11家,覆盖了智障、孤独症、脑瘫和听力四项康复项目,根据儿童类别,开展多种形式、特色鲜明的康复课程,帮助更多的残疾孩子走向积极健康的生活。截至目前,全市已超过787名0至14岁(2011年1月1日后出生含1月1日)因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因素导致残疾的儿童和孤独症儿童享受到了康复训练救助,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补助标准按每人每年1.5万元执行。残疾儿童在训期间的生活补贴资金由各级残联根据残疾儿童实际参训情况统一打卡发放,并优先补贴困难儿童家庭,帮助孩子家长缓解焦虑,树立信心。
精准救助,康复服务优化提质
在田家庵区舜耕建材一厂大院有一户普通人家,妈妈带着2个儿子勤勤恳恳,就盼着能过上安稳的日子。27岁的大儿子小叶,却被诊断出精神二级残疾。自从患病后,原本充满活力、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小伙子,整个人都变了,他需要长期服用精神病药物控制病情。当叶妈妈偶然间听说了残联有困难精神病药费补助这个项目,在区残联工作人员帮助下叶妈妈为儿子申请了精神病药费补助。当申请通过时,叶妈妈激动地眼眶都红了,她逢人就说:“感谢政府的好政策,这可是帮助了我们全家!”有了这笔补助,叶妈妈不再为每月的药费发愁了,她可以给儿子买更好的药,小叶的病情得以更好的控制,状态也比以前稳定很多,偶尔还能和人简单的聊几句。小小的补助,是困境中挣扎家庭的希望,让他们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我市高度重视困难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这项民生实事,此项补助每人每年1000元,专项用于精神残疾人治疗精神疾病的药费补助。为全面加强精神类别残疾人关爱服务,用好困难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项目,我市精心谋划、周密部署,及时足额申请资金,并开展全方位、多元化政策宣传,通过报纸、电视、新媒体等平台,扩大群众知晓度,努力实现符合条件的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全覆盖”。全市计划为不少于4977名困难精神残疾人发放药费补助,截至今年6月底,各县区已审核通过3285人的困难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申请,将于审核完成后,通过“一卡通”等方式将补助资金直接打卡发放到申请人账户。
(记者 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