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日报】法律援助提质效 守护公平惠民生

发布时间:2025-08-13 10:46 点击数:来源:淮南日报
字号:

    民生无小事,事事总关情。我市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为困难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是我市2025年30项民生实事之一,我市不断优化法律援助供给,深化为民服务举措,有效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为困难群众撑起法律“保护伞”。
    “真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拿到被拖欠的工资,太感谢法律援助律师了!”潘集区农民工姚某激动地说。姚某等10名农民工在当地一建筑工地务工,工程结束后,包工头王某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拖欠工资近11万元。得知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后,他们来到潘集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受理并指派经验丰富的律师承办。律师迅速收集证据,多次与包工头和施工单位协商,最终通过诉讼为10名农民工讨回了全部欠薪。
    这是我市法律援助助力农民工维权的一个普通案例,也是我市为困难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工作的一个缩影。我市以提升法律援助服务质量为核心,通过健全服务体系、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案件管理质效等举措,推动法律援助工作提质增效。截至上半年,全市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690件,完成年度任务量60.31%,其中:民事、行政案件1567件,占比58%;刑事案件1123件,占比42%,实现了通知辩护案件全覆盖。
    健全法律援助服务体系。持续提升法律援助供给能力,纵向构建“市级中心—县区中心—乡镇街道工作站—社区村联络点”四级法律援助服务体系,涵盖9个中心、205个工作站、898个联络点,实行“窗口化、一站式”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法律咨询、案件受理等便捷服务,真正打通法律援助“最后一公里”;横向在工会、妇联、残联、共青团、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联动,建立完善信息共享、案件转介、联席会议等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同时,推广“12348”热线和线上申请平台,实现“指尖上的法律援助”;开展“法援惠民生”宣传3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让法律援助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优化法律援助服务流程。加强重点群体法律援助服务保障,对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军人军属等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简化申请手续,高效办理,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都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针对出行不便的人群,中心工作人员及法律援助律师开展“上门服务”,今年已为十余名行动困难的人提供现场法律咨询、受理法律援助申请。上半年全市法律援助共办理农民工讨薪案件868件,追回欠薪649万元;为妇女儿童提供援助446件,为老年人提供援助235件,最大程度保障这些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
    提升法律援助案件质效。完善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体系,通过案卷评查、庭审旁听、受援人回访、律师同行评估等多种方式筑牢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根基,守住质量这条“生命线”。5月份开展全市法律援助业务培训班,培训53人次;6月份市中心抽取88件案件检查,合格率100%、优良率97%,2024年度市中心案件集中回访中,受援人对承办律师满意度达100%。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优化服务方式,创新工作举措,扎实办好困难群众法律援助民生实事,确保精准施援、应援尽援,不断提升受援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与公平正义。
                                                                                                                (记者 何婷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