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日报】引调活水入万家 群众喜饮放心水
近日,记者走进寿县堰口镇,这里是寿县县域区域规模化供水工程的重要节点,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机械混合折板絮凝平流沉淀池、“V”型滤池、碳滤池等设施已基本建成。
“明天,来自瓦埠湖的湖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将流入15000立方米的清水池,通过二级泵房输送至寿县中部11个乡镇,解决约30万群众的饮水问题。”在建设现场,寿县县域区域规模化供水(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管理处负责人黄永祥介绍,“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加快工程进度,确保按时优质供水。”
实施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和淮河以南地区农村供水保障提升工程,是我市一项重要的民生实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十四五”期间,我市淮河以北地区将结合引江济淮等引调水工程,推进地下水源替换,让群众喝上优质引调水;淮河以南地区则实施农村供水保障提升工程,进一步巩固饮水安全成果。2021至2025年,全市计划累计完成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投资约18.78亿元。2025年,目标完成10处农村供水保障提升工程建设任务,预计12月底前全面完工。截至目前,10处工程已完成投资6.08亿元,投资完成率达81%。
“寿县三水厂新建工程投运后,将极大提升区域供水能力,有效解决堰口镇、保义镇、安丰镇、迎河镇、安丰塘镇等11个乡镇的供水问题。”寿县水利局农村饮用水中心负责人陈连峰表示。
在淮南首创水务毛集自来水厂,水厂负责人介绍:“全区以自来水厂为核心,实现‘一区一网’规模化集中供水,构建城乡供水一体化格局,确保群众早日喝上更安全、更健康的饮用水。”
记者在毛集实验区毛集镇董岗村刘岗新村看到,全村统一安装了新型水表,面貌焕然一新。村民刘标成家的水表箱中,水表实现远程集中计量,智能化水平显著。“2025年,毛集实验区计划完成50公里配水管网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1000万元,铺设配水管网50公里,完成入户改造8500户。”毛集实验区水利局负责人陈彬说,“我们将打通农村供水‘最后一公里’,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计划于12月底前实现全区10.01万农村人口供水的统一管理、运维和服务。”
我市还着力破解当前农村供水管理中的痛点难点,推动供水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转变。田家庵区正加快推进安成镇廖湾村、沿淮村等5个村及下陈社区、黑泥社区等6个社区的管网改造提升工程。工程完工后,将移交首创水务统一运维,实行抄表到户,彻底解决11个村居的用水与管护难题,进一步推动农村供水县域统管。
实施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和淮河以南地区农村供水保障提升工程,事关广大群众切身福祉。年度任务全面完成后,我市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将实现新提升,更多群众将喝上放心水、优质水。
(记者 刘银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