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2022年中小学课后服务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省政府《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工作方案》和淮南市民生办《关于落实部署办好20项民生实事的工作通知》有关要求,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全市232所应开展课后服务的义务教育学校〔按照教育部“双减”工作监测平台统计口径,不含寄宿制人数大于100人的寄宿制学校、村小学(教学点)、学生数小于100人的小规模学校〕100%提供课后服务,鼓励各县区各学校提供多样化课后服务,努力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推动各县区结合当地实际,综合考虑物价水平等各种因素,不断完善课后服务参与教师和校外相关人员补助办法,合理确定补助标准。
二、主要内容
(一)强化基本服务。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工作,通过动态监测、监督监管等措施确保全市应开展课后服务的义务教育学校100%提供课后服务。学校要结合实际,按照中小学生“五项管理”有关要求,合理确定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课后服务时间,并根据季节变化实行弹性调整。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提供延时托管服务,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好家长接学生困难问题。初中年级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结束时间不晚于20点30分。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
(二)加强规范管理。按照《淮南市教育体育局 淮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淮南市财政厅局 淮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 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继续指导督促各县区严格规范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规范服务时间、内容、流程,强化安全管理。
(三)支持开展多样化服务。支持鼓励各县区各学校在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提供基础托管课后服务的基础上,“一校一案”多样化提供拓展服务,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等项目的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供学生自主选择参加,引导学校和家庭更加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遴选发布典型案例。指导各县区总结课后服务典型经验及创新举措,遴选课后服务典型案例,面向教育部门、中小学校、家长宣传推广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
三、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健全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指导督促各县区根据所提供的课后服务性质,采取财政补贴、收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并督促落实落细经费保障机制,切实保障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有效开展。
(二)进一步加强课后服务师资队伍建设。支持学校深度挖掘本校师资的潜力,充分发挥本校教师的专业和爱好特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后个性化课程。在校内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支持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区域内优秀教师到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支持退休教师、体育教练、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及社会热心人士、学生家长、高校优秀学生等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专业化课程服务,提升学校课后服务能力和吸引力。在教育部门指导下,可与(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科技馆、社区活动中心等具备资质、规范的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联合提供服务。
(三)进一步激活并健全课后服务工作激励机制。结合我市实际,督促推动各县区综合考虑物价水平等各种因素,不断完善课后服务参与教师和校外相关人员补助办法和合理补助标准,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合理支付校外相关人员劳务报酬。落实课后服务参与教师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相关政策。
(四)进一步明确分工,压实工作责任。为进一步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落准,促进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提质增效,根据《淮南市教体局关于成立“双减”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精神,明确分工如下:基教科负责确保课后服务工作100%全覆盖、加强课后服务课程管理,丰富课后服务课程设置、遴选发布课后服务典型案例工作;人事科负责健全课后服务工作激励机制,探索实行教师“弹性上下班制”;计财科负责落实落细经费保障机制,切实保障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