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安徽省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行动方案》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22-05-27 20:19信息来源:省发展改革委文字大小:[    ] 背景色:       

近日,经省政府同意,省发展改革委等6个部门联合印发《安徽省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现将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起草背景

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15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推进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22299号)等要求,加快信用信息共享步伐,深化数据开发利用,大力推广信易贷模式,着力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企业抵押物不充足和信用贷款占比偏低等问题,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本。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一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同金融信息共享整合机制,发展普惠金融,有效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李克强总理要求,要推动贷款需要的涉企信息共享,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发展普惠金融。

二是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的需要。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数字赋能普惠金融专项行动。省委金融工作座谈会要求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建好用好信易贷平台。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加大对守信主体的融资支持力度,不断扩大信易贷规模。

三是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需要。中小微企业由于缺乏有效资产抵押质押、生产经营信息不充分,有的是初创企业,设立时间短、无银行信贷记录等,传统银行信贷难以支持其获得融资。通过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应用,可以有效提升金融机构风险识别和风险定价的精确度,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和抵押不充分等问题,提升企业获得信贷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推动形成公平诚信市场环境的需要。为守信市场主体提供信用贷款激励,能让企业实实在在感受到信用的价值,企业会主动提升诚信合规经营水平,强化守信意识,实现以信获贷、以贷促信的良性循环,对于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改善经济秩序、提升经济效率、畅通经济循环,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建设诚信文明社会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20221月,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开展《行动方案》起草工作,认真梳理国家及省相关政策文件,学习借鉴兄弟省份先进经验做法,组织各市、省有关单位研究提出贯彻落实举措。先后赴合肥、芜湖等市以及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数据资源局、安徽银保监局等部门调研走访,深入了解我省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工作情况。

2月,在梳理学习政策文件和深入调研基础上,起草形成《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书面征求了各市、省有关单位和有关金融机构意见,并先后2次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多次对文稿反复修改完善,形成讨论稿。224日,讨论稿提请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办公会审议通过根据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后,形成送审稿,报请省政府审定。

415日,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听取《行动方案》起草情况的汇报。会后,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根据领导批示和会议要求进一步对文稿进行修改完善。

524日,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数据资源局、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安徽银保监局联合印发《行动方案》。

四、主要目标

2022年底,力争全省企业信用贷款余额超过1万亿元、占企业贷款比重超过28%,其中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超过6000亿元、占中小微企业贷款比重超过18%,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超过3200亿元、占小微企业贷款比重超过14%;新增小微企业首贷户数量超过上年,引导普惠型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利率持续下降。形成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充分、融资服务功能健全的省市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信用信息共享清单数据归集率达到100%,平台当年发放的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占全省当年发放的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的比例超过50%

2025年底,全省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创新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促进全省中小微企业贷款覆盖率、可得性和便利度显著提升,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占比逐年提升,小微企业首贷户持续增加,贷款利率保持平稳态势。

五、重点任务

(一)加强信用信息共享整合。

一是健全信用信息共享网络。建设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安徽节点,打造成为全省融资信用服务总枢纽,构建省、市一体化的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

二是扩大信用信息归集共享范围。制定《安徽省信用信息共享清单》,明确公共信用信息、融资业务需求相关信息、市场信用信息、企业自愿填报信息共享公开内容、属性范围、更新频次、责任单位、完成时间等。

三是加快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步伐。制定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接入规范、数据安全、授权管理等技术标准,发挥省级节点信用信息上传下达枢纽作用,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

四是优化信用信息服务。推动银行、保险、担保、信用服务等机构接入融资信用服务平台,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按照公益性原则,依法依规向接入机构提供基础性和特色性信息服务。

(二)深化信用信息开发利用

一是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完善中小微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小微企业开展全覆盖信用评价,推动建立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模型实验室。

二是加大信用培育力度。按照有信用、有需求,符合产业政策原则,建立企业白名单机制。提供信用修复提醒、信用政策推送、信用咨询等服务,增强企业金融承载力。

三是提升接入机构服务质量。推动银行、担保、保险、信用服务等机构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健全风险分担机制、出具信用评价验证报告等。

四是创新金融特色产品。推广税融通”“科技贷”“政信贷等政策类融资产品,做强电力信易贷”“工程信易贷等特色产品,推动政采贷”“电子保函等业务线上化、智能化。

五是强化风险监测处置。加强对获得贷款企业信用状况动态监测,分析研判潜在风险,建立中小微企业贷款线上仲裁机制和金融互联网法庭,依法依规开展恶意逃废债联合惩戒。

(三)保障信息主体合法权益

一是规范信用信息管理使用。建立信息分级分类管理和使用制度,运用联邦学习、多方安全计算等隐私计算技术,实现金融数据与信用信息的加密交互共享。

二是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严格遵守企业实名认证、数据归集共享等管理规范,完善应急处理机制。严厉打击借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名义非法获取、传播、泄露、买卖信息等违法行为。

六、创新举措

一是构建省市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省内唯一节点,与国家平台、省市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构建省市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要求各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按照公益性原则,依法依规向接入机构提供基础性和特色性信息服务建立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模型实验室,组建信用评价互认联盟进一步加大企业信用培育力度,着力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

二是提升信用信息归集共享质量。在《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清单》基础上,结合金融机构放贷需求,扩展行政奖励、行政监督检查等涉企信用信息归集内容,制定《安徽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清单》,对1439项信息逐一明确了共享内容、共享方式、责任单位和时间节点,更具可操作性,不仅注重共享数据规模,而且也注重共享数据质量。

三是推动形成多方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建立省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部门协同配合、市县推进落实的工作格局。按月通报各市信息归集、平台建设、融资成效等情况,将相关工作纳入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信用建设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七、保障措施

《行动方案》从加强组织协调、强化政策支持、做好宣传引导、强化考核评价等4个方面明确保障要求,细化保障措施。

一是建立健全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二是将各类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政策纳入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实现融资政策申报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

三是大力宣传工作成效、典型案例和创新做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是纳入省信用建设目标绩效考核、营商环境评价评议等,对年度评价优秀的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给予政策支持。

 

解读部门:省发展改革委财政金融和信用建设处

联系电话:0551—62602774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