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现代仓储物流基地规划公示

发布日期:2024-06-25 14:57 作者:财服科 来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字体: 阅读: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编制现代仓储物流基地规划,整合工矿用地、专业化仓储等资源,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快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着力壮大现代物流产业”要求,我单位委托交规院(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淮南市现代仓储物流基地规划(2024—2035年)》,为提高规划的民主性和科学性,现将规划成果进行公示(详见附件)。

一、公式方式:网上公示

二、公示时间:2024625日至2024725

三、意见反馈:公示期间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发送意见建议至电子邮箱,并请注明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0554-6644733

电子邮箱:hfgcfk@126.com

 

一、规划年度

规划基年为2023年,规划期限为20242035年,远期展望到2050年。

二、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淮南全市域,以大通区、田家庵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潘集区5个中心城区及3个开发区为研究重点,并充分考虑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合肥都市圈、合淮一体化等区域战略的联动影响。以全市物流枢纽节点为规划对象,重点聚焦规模化、现代化物流枢纽,并统筹考虑枢纽节点的集疏运体系、建设模式、运营组织等内容。

三、规划目标

物流仓储设施尤其是物流枢纽是支撑物流业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是集中实现货物集散、存储、分拨、转运等多种功能的物流设施群和物流活动组织中心。为进一步抢抓江淮运河、合淮一体化、合肥都市圈等战略机遇,加快推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淮南市物流枢纽能级,以交通物流强市助力产业强市,更好支撑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积极纳入国家级、省级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特制定本规划。

四、规划方案

1、目标定位与发展战略

规划提出两阶段发展目标。到2035年,基本将淮南市打造成为长三角辐射中西部地区的重要物流节点、淮河连接长江经济带的江海河联运枢纽,打造皖北地区重要物流枢纽、全省大宗散货中转集散枢纽、合淮物流一体化示范区。基本建立现代物流枢纽体系,物流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综合运输通道高效畅通,物流枢纽经济成效明显。到2050年,全面建成长三角辐射中西部地区重要物流节点、淮河连接长江经济带核心联运枢纽,形成层次分明、内通外联、功能齐备、集约高效的现代物流枢纽体系,有力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延伸,城市辐射能级显著提升。

规划提出三大发展战略。一是借船出海、向海而兴,强化与长三角港口的铁路、水路大容量运输通道联系,加速融入长江经济带与长三角一体化。二是合淮一体、统筹布局,发挥与合肥共建共享新桥机场、合淮合作区的发展机遇,以物流一体化推动产业一体化,探索跨市域合作新路径。三是筑巢引凤、转型发展,重点面向新兴产业需求,加快现代化、规模化的公共型物流设施建设,进一步带动新兴产业落户淮南。

2、空间布局

(1) 总体布局

以对标一流国际视野、需求导向适度超前、集中布局集约利用、盘活存量功能提升为原则,围绕“通道+枢纽+网络,构建双廊三港五片多节点,连淮入河通达江海物流体系,打造“3+5+N”物流枢纽体系。

——“双廊”即沿淮走廊、合淮走廊,构成淮南市两条对外综合物流通道,与京沪物流大通道、沿长江物流大通道相衔接。

——“三港”即淮南江淮枢纽港、淮南国际铁路港、淮南新桥联运港,依托港口、铁路、机场三类枢纽港站集中布局,形成国家级物流枢纽,辐射国际及国内重点省份,具有国际物流、干线运输、多式联运等综合服务功能。

——“五片”即聚焦谢家集、大通、潘集、毛集、新桥五大片区,建设陆港型、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四种区域物流枢纽,辐射淮南及皖北、豫东南地区,实现全市主要产业平台布局至少1个满足生产物流需求的区域物流枢纽,商贸服务型区域物流枢纽有效覆盖城市生活需求。

——“多节点”即因地制宜建设城市物流配送中心与配送节点。分别按照10公里、3公里辐射范围布局物流节点,具备条件的可与国家物流枢纽、区域物流枢纽一体建设,承担电商快递、冷链物流等城市配送功能,保障居民品质化、便捷化生活需求。

(2) 打造广辐射、一体化国家级物流枢纽

淮南国际铁路港以蔡家岗、九龙岗为“双核”,定位于皖北地区重要的公铁联运枢纽、融入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安徽省“一干多支”铁路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在满足粮食、钢材、矿建材料等传统货物运输的基础上,重点面向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集装箱公铁联运、海铁联运,带动淮南城市辐射能级提升与产业结构转型。

发挥江淮运河和淮河交汇点优势,在淮南港何台作业区、寿春作业区规划建设江淮枢纽港,定位于淮河流域对外门户港、大宗散货与集装箱中转枢纽港、皖北重要的江海河铁联运港、连接中原地区与长三角的重要水运枢纽、安徽省区域性内河航运中心。在满足煤炭及制品等大宗散货运输的基础上,重点面向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件杂货、集装箱运输,重点吸引毛集、凤台、寿县北部、潘集、皖北及淮河上游腹地货源。

围绕新桥综合码头打造淮南新桥联运港,充分发挥毗邻合肥优势,打造合淮物流一体化示范先行区。重点服务寿县南部、合肥北部以及寿蜀产业园、合淮合作区、寿县新桥国际产业园、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等产业园区,保障汽车零部件、集成电路、电子设备、新型显示、机械装备、农产品等货物外运需求。

(3) 打造专业化区域物流枢纽

依托淮南市丰富的铁路资源,以盘活存量为主、新建增量为辅,在潘集区、经开区分别建设潘集铁路物流园、中致铁路物流园,打造具备公铁联运功能的陆港型区域物流枢纽。围绕凤台港区新港综合码头、潘集港区皖江物流综合码头、大通港区洛河作业区、大通港区珍珠综合码头等重点港口项目,积极发展临港物流产业,形成4个港口型区域物流枢纽,塑造淮南“沿淮水运经济带”。围绕淮南市主要产业园区,统筹兼顾增量设施新建、存量设施改造,新建或改造生产服务型区域物流枢纽,助推工业物流降本增效。建设“1+2”商贸服务型区域物流枢纽,形成1个快递物流集聚区,东部、西部两个商贸物流集聚区。

(4) 构建多层级综合物流通道

规划形成合淮走廊、沿淮走廊两条物流大通道,高效联结皖北城镇群、合肥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深度融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全国物流大通道。构建“一环多射、两横两纵”市域物流通道,连接市内大型物流枢纽与主要对外物流通道,服务过境及长距离货车运输。

3、重点任务与工程

结合重点物流枢纽建设实施,规划构建4大物流体系(生产物流体系、冷链物流体系、快递物流体系、粮食仓储与应急物流体系、一体化物流体系)、5项重点工程(物流产业融合发展工程、冷链物流提质发展工程、电商快递物流补短板工程、平急两用城郊大仓基地工程、多式联运通道工程)、8项向上争取政策建议。组织保障要素保障政策支持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