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沉陷区新旧动能转换“顾桥范”

发布日期:2024-06-04 10:47 来源:淮南日报 【字体: 阅读:

“我们的这一模式叫漂浮水稻,主要推行水稻浮床种植,上面种水稻,下面网箱养殖水产品,种养结合,既把沉陷区水面充分利用了起来,也恢复了采煤沉陷区原有土地的部分种植功能。”近日,在凤台县顾桥镇凤栖湖两万亩沉陷区水域西南角,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教授葛建华指着首期50亩试验区向记者介绍。

葛建华介绍,这一项目系采煤地表沉陷区水面种植关键技术及模式研究与示范的首次试行,漂浮种植水稻的同时,还可开展水稻品种筛选、育秧育苗、基质研发等多个内容,把下沉的土地重新“抬”出水面,最大限度发挥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不仅填补了采煤沉陷区绿色治理的空白,也是沉陷区新旧动能转换的又一生动实践。

顾桥镇是凤台县的经济重镇。2007年,有着“亚洲第一大深井煤矿”之称的顾桥矿投产后,部分村庄受采煤沉陷影响陆续沉陷搬迁,截至目前,顾桥镇采煤沉陷区水面20000余亩,受沉陷影响计6000余户、20000余人。在做好沉陷区群众搬迁安置的同时,沉陷区生态修复治理也成为顾桥镇必须要解决的新课题。

“在沉陷区生态修复治理之前,当时沉陷区内道路分散,大量废弃建筑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很大,水域岸线水土流失严重,各种植被无序生长,存在着很多次生污染源和安全隐患。”顾桥镇负责人徐云龙告诉记者。

基于此,2021年,顾桥镇启动总投资近3000万元的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充分发挥沉陷区水面及周边资源优势,拆除、搬迁、覆土、植树、复绿,利用生态手段重构沉陷区生态系统、保护区域水土、净化沉陷区水质,相继拆除废弃建筑119处、养殖大棚16处,砍伐杂乱树木1.5万余棵,并整合与重构了覆盖区域整体的道路体系。

“特别是近两年来,我们在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治理过程中,进一步植入乡村文旅元素,对沉陷区因地制宜进行轻量的场地建设与景点布置,进一步提升了沉陷区郊野公园相关功能,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与整体风貌有了深度改善。”徐云龙说。

“以前这里没法来,离多远就气味难闻。现在环境好了,空气也好了,农忙之余还能来跑跑步、健健身。周末还有很多外地游客来这拍拍那拍拍。”顾桥镇寺西村村民李玉龙告诉记者。

走进这个由采煤沉陷区蝶变而成的“凤栖湖公园”,记者看到,四处是花丛、草坪,健康步道环水绵延,沿水岸线新增植的绿地生机盎然,停车场、休闲广场、标准化篮球场等配套设施已经投用,路灯、地灯等亮化设施正陆续完善,一定程度地弥补了沉陷区综合旅游观光的不足。顾桥镇挂职副镇长李聪告诉记者,每天都有群众来打卡健身,今年顾桥镇物资交流大会期间,还在这里举办了顾桥镇2024村BA。

凤栖湖公园的北侧,是前几年落成投用的万亩渔光互补水面,一排排太阳能光伏发电板蔚为壮观,一座150兆瓦的“漂浮电站”,每天源源不断的电能通过国家电网为安徽乃至长三角地区建设发展注入动力。

“这几年仅渔光互补这一块年均效益在1.5亿元左右,此次‘漂浮水稻’项目的落地,将是我们镇在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治理方面继渔光互补后新旧动能转换的又一次有益补充。”顾桥镇人大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进一步让乡村文旅赋能采煤沉陷区新旧动能转换,今年5月初,顾桥镇通过招商引资,与福建厦门的一家公司进行了正式签约,一个以主打文旅产业的总用地1120亩的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即将落地。

“新签的这个项目有六个主功能区,分别为研学基地、垂钓中心、观光农业、顾桥陈醋文化展示区、水上餐厅及露天婚庆、民宿等,落成后,沉陷区将变成集观光、餐饮、娱乐、购物、民宿、研学为一体的文旅产业中心,实现渔光互补、稻渔互补、旅光互补一体推进,将使采煤沉陷区新旧动能转换得到更大程度的挖潜。”徐云龙说。(通讯员 徐艳友 记者 刘银昌)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