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出实绩,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发布日期:2021-11-30 10:46 来源:淮南日报 【字体: 阅读:

大通区树立实干导向、弘扬实干精神,掀起大抓招商、大干项目、大优环境的热潮——实干出实绩,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机声隆隆,焊花飞溅,放样、下料、制作、打磨、涂装……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大通工业新区的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一公司淮南至精钢结构分公司生产车间,感受到了火热的建设场景。“今年以来,企业订单充足,特别是进入四季度以来,企业2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每月钢结构制作产量保持在1400吨以上。”企业负责人张智告诉记者,企业掀起了大干四季度的热潮,推行班组承包制,保证产品进度和质量,满足多项目供货需求。

火热的建设场景,折射出大通干群实干的精神状态。今年以来,大通区持续深化“高质量发展,我们怎么干”大讨论活动成果,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工作方法等方面对标找差距,树立实干导向、弘扬实干精神、营造实干氛围,掀起大抓招商、大干项目、大优环境的热潮。

大抓招商,引来发展源头活水

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是第一要事。

大通区聚焦“双招双引”,把长三角区域作为招商引资、产业承接的关键区域,与上海闵行区新虹街道开展结对共建,与无锡安徽商会开展交流合作,成立上海、无锡、宁波3个驻点招商组,组建8个县级领导带队招商工作组,今年以来累计外出招商38次,拜访企业130余家,接待无锡市安徽商会等商协会3批次、客商50余家。

“招商不能西瓜芝麻一把抓,要符合实际,做到‘标靶招商’‘精准招商’。”大通区委主要负责同志告诉记者,该区依托大通工业新区、上窑工业集聚区园区平台,把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绿色食品等三大新兴产业和文化旅游、现代物流两大现代服务业作为“双招双引”的重点方向,大力引进产业层次高、集聚能力强、带动效应大、延伸配套好的支柱型项目,打造“龙头+配套”的产业集聚区。今年1-10月,全区共引进市外项目资金额32.5亿元,引进省外项目资金额31.31亿元。

大干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近日,安徽省发展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印发《关于2020年度全省发展民营经济考核结果的通报》,大通区被评为2020年度发展民营经济考核得分位居前列的区,成为全市唯一被表彰的县区。

如何能成为全市唯一?“发展民营经济是振兴大通的主力军。”大通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表示,这源于大通区树立大干项目的工作导向,坚决落实“四督四保”制度,共梳理60个年度重点项目,全部由区级领导联系包保,推动了唐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等17个续建项目加快实施,淮南港洛河作业区等10个项目顺利开工,上窑珍珠综合码头等33个谋划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同时,摸排23家拟升规企业,开展重点扶持培育,目前已有3家成功升规。

以民营经济为例,目前全区共有11家“专精特新”企业、省级“专精特新”挂牌企业3家、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2家,2020年以来新增市场主体2336户,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科技进步、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大通区着力做优园区平台,为企业争取制造强省、制造强市资金1000多万元,推动经济发展驶向“快车道”。唐兴机械、哈瓦娜斯等120多个项目相继建成达产,电建钢构、迈瑞5G加工等30多个项目加快续建。目前,建成大通工业新区、上窑工业集聚区面积达6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达到130余家。今年1-10月,全区新洽谈项目30个,总投资148.34亿元;签约项目13个,总投资62.63亿元;新开工项目10个,总投资19.95亿元。

大优环境,培好发展“良田沃土”

环境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金字招牌,是生产力、竞争力。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大通区牢固树立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创优“四最”营商环境,更好服务经济发展。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行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企业开办实现了“全程网办”“一日办结”,企业开办材料压减到一套6份以内;开展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试点,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公告时间由45天压缩为20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扎实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持续优化“四最”营商环境,让广大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在大通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今年1-7月,全区新注册登记企业262户,个体工商户513户。今年1-10月,全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家,11月新申报1家。(记者 朱庆磊)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