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征集】关于公开征求《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双招双引”和产业培育提质增效(2.0版)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修改建议的公告

调查状态:已截止 征集时间:2025-04-21 00:00 截止日期:2025-05-20 23:59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和产业培育提质增效(2.0版)的意见》,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着力构建具有淮南特色和竞争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草拟了《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双招双引”和产业培育提质增效(2.0版)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建议。

一、征集时间:2025421-2025520日。

二、提出意见或建议请说明依据或理由。

三、有关意见请以信函形式或电子邮件反馈。

1.信函形式请将意见寄至:淮南市政务中心A座市发展改革委产业科(邮政编码:232001,并在信封上注明“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双招双引”和产业培育提质增效(2.0版)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字样。)

2.电子邮件方式请将意见发送至:hnfgwcyk@126.com(邮件主题请注明“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双招双引”和产业培育提质增效(2.0版)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

联系电话:05546644647

 

2025421    


关于《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双招双引”和产业培育提质增效(2.0版)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起草情况说明


一、背景依据及起草过程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和产业培育提质增效(2.0版)的意见》,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着力构建具有淮南特色和竞争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草拟了《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双招双引”和产业培育提质增效(2.0版)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二、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紧扣“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发展思路,提出我市先进制造业发展目标,即:到2030年,聚力打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3个特色产业集群,低碳能源、生命科学、低空经济、人工智能4个未来产业,全市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构建支撑可靠有韧性、动态平衡有活力的“4+3+4”产业体系。

(一)实施产业提升行动。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壮大县区园区特色产业规模、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先导区、打造“两业”融合示范标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5个方面实施产业提升行动。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实施4+3”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工程,争创零碳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基地等省级新质生产力产业示范基地6个;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梯度培育工程,培育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煤机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2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壮大县区园区特色产业规模:统筹全市产业布局,按照“主体集中、区域集聚”原则,因地制宜、错位竞争,寿县、凤台县、市经开区、市高新区按照“1+2”,其他区(园区)按照“1+1”的原则,选准主导产业,打造一批规模体量大、延伸配套好、支撑带动强的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到2030年实现百亿规模集群省级以上开发区全覆盖。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先导区:谋划布局4+N”未来产业,实行细分赛道“一业一策”,力争到2030年建成低碳能源、干细胞治疗2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打造“两业”融合示范标杆:依托市高新区打造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培育服务型制造标杆企业,打造制造服务一体化应用场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实施“徽动全球”出海行动,扩大优势产品出口;推动优势产业“抱团出海”;用好世界制造业大会、海客圆桌会等平台,拓宽全球招商渠道。

(二)实施科技创新行动。从加快“安理智谷”建设、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3个方面实施科技创新行动。加快“安理智谷”建设:以安徽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为依托,协同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煤炭无人化开采数智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大院大所,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聚集地;支持安徽理工大学科技园创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推动创新平台建设:谋划布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淮南辐射区,打造江淮创新港;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沿途下蛋”;支持安徽省先进煤基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研究院、新能源车辆路试测试等项目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开展科技攻关。

(三)实施培优促强扶大行动。从开展企业梯次培育、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推动惠企政策直达3个方面实施培优促强扶大行动。开展企业梯次培育:摸排建立企业培育库,建立4项服务工作机制,推动制造业优质企业梯度成长,加快构建协同、高效、融合、顺畅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支持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积极申报超长期特别国债大规模设备更新专项资金和省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推动惠企政策直达:梳理国家和省市惠企政策,编制惠企政策“白皮书”,组织入企政策宣贯,优化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机制。

(四)实施数字赋能行动。从打造数据产业聚集区、适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实施“人工智能+”行动3个方面实施数字赋能行动。打造数据产业聚集区:依托省级大数据产业基地和两类数据基础设施,打造行业数据服务产业链。推动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打造区域支柱型和特色型数字产业集群。适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淮南市大数据产业智算中心、中国移动长三角(淮南)数据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工厂;实施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打造行业应用场景。丰富数字消费产品服务供给,引育数字消费品牌企业,打造“实数融合”消费新场景。

(五)实施绿色转型行动。从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发展绿色产业、构建绿色服务体系3个方面实施绿色转型行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积极招引氢能(氨能)制备及储运、新型储能、低成本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一批低碳能源领域重点产业项目。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加强与绿色低碳领域龙头企业交流合作,加快发展氢能、新型储能等低碳能源领域重点产业;加快淮南高新区零碳产业园建设,支持市煤化工园区、寿县经开区等园区申报省级零碳产业园。构建绿色服务体系:开展重点领域能效诊断,争创一批国家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培育省级绿色工厂,争创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级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

(六)实施精准招引行动。从突出招才引智、深化链式招商、创新资本招商、强化场景招商、开展专业招商、鼓励并购招商、打造招商品牌、引育产业智库、加强重大项目评估9个方面实施精准招引行动。突出招才引智:落实产业招才引智政策,压实“管行业管人才”职责,建立协同跟进、调度、评价机制,在项目招引中注重引育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深化链式招商:动态完善产业“双招双引”路线图和产业链图谱,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依托“链主”企业,引进配套企业、上下游企业和生态合作伙伴。创新资本招商:落实《关于加强与私募投资基金合作的若干措施》,构建“基金招商+金融服务+孵化赋能”产业基金体系。强化场景招商:以城市治理、民生服务、产业升级等场景需求为切口,梳理建立动态更新的“场景机会清单”。开展专业招商:深化与专业中介机构、龙头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各类招商活动挖掘招商线索;支持各县区(园区)设立市场化招商平台公司,组建专业化招商队伍。鼓励并购招商:梳理潜在并购标的企业清单,支持优质企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支持企业通过实物投资、股权置换、联合投资、特许经营、营销合作等方式开展跨区域投资合作,提升经营能力。打造招商品牌:聚焦文旅资源和产业优势,设计城市IP和产业地标,办好淮南转型发展大会、牛肉汤产业发展大会等活动,打造区域性招商品牌。引育产业智库:加快组建产业赋能中心,“研究咨询+招商引导+项目评估+人员培训+产业促进”为着力点,针对“4+3+4”产业开展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研究。加强重大项目评估:建立健全重大项目评估机制,利用专业性咨询服务机构加强重大项目评估。

(七)实施要素保障行动。从加强金融支撑、强化要素供给、优化投资环境3个方面实施要素保障行动。加强金融支撑:加强与私募基金合作,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先进制造业投资力度。创新发展“投贷担保补”综合金融服务,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先进制造业信贷投放,支持金融机构与创投机构开展投贷联动、投债联动、投保联动强化要素供给:推深做实重大项目“三合一”周调度、“五比”评价、要素保障“双交办”等工作机制,加强分级分类调度,健全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优化投资环境:常态化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完善企业诉求收集、办理、督查反馈机制;深入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

(八)实施协同联动行动。从强化政策指导、完善组织体系、建立评价机制3个方面实施协同联动行动。强化政策指导:市县(区)两级共同做好政策协同和协调服务;探索完善重大招商项目流转和收益分享机制,避免“内卷式”招商和项目流失。完善组织体系:优化产业招商服务推进组设置,充实工作力量,明确职责分工,强化市县(区)协同。建立评估机制:强化对各“双招双引”和产业培育工作招商服务推进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对工作突出的专班和个人予以通报表彰。定期遴选“双招双引”和产业培育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推广。


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双招双引”和产业培育提质增效(2.0版)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doc

1、网友意见
2、反馈人姓名(必填)
3、反馈人手机号码(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