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落实情况】淮南市发展改革委2023年前三季度《政府工作报告》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序号 |
主要任务 |
牵头单位 |
完成情况 |
7 |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
市发改委 |
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 |
10 |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 |
市发改委 |
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2%,居全省第9位。 |
17 |
六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以上。 |
市发改委 |
前三季度,全市六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9%。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增速11.6%、绿色食品产业产值增速-0.9%、生命健康产业产值增速-5.4%、新材料产业产值增速-0.1%、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增速59.8%、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增速-6.3%。 |
19 |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推进芯视佳微显示器、英众智能电子产业园等60个项目建设。 |
市发改委 |
前三季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增速-6.3%,新开工项目14个、新签约项目16个。芯视佳微显示器已开工纳统,完成投资3.35亿元;英众智能电子产业园已开工纳统,完成投资4.8亿元。 |
20 |
围绕新材料产业,加快推进中安联合二期、年产60万吨铁基新材料等31个项目建设。 |
市科技局 市发改委 |
前三季度,新材料产业产值增速-0.1%,新开工项目18个、新签约项目36个。中安联合二期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宏泰钢铁年产60万吨铁基新材料已开工纳统,完成投资1.21亿元。 |
21 |
围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加快推进蔚来电驱动二期和整车二期、创维商用车等40个项目建设。 |
市投促局 市发改委 |
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增速59.8%,新开工项目11个、新签约项目29个。蔚来电驱动二期已开工纳统,完成投资0.6亿元,整车二期计划2024年初正式开工;创维商用车已开工纳统,完成投资2.3亿元。 |
22 |
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加快推进国晟异质结双碳产业园、中车瑞达电机等50个项目建设。 |
市经信局 市发改委 |
前三季度,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增速11.6%,新开工项目21个、新签约项目27个。国晟异质结双碳产业园2个子项目(1GW高效异质结电池生产项目、2GW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组件生产项目)已开工纳统,完成投资3亿元;中车瑞达电机已开工纳统,厂房部分已竣工。 |
23 |
围绕生命健康产业,加快推进抗生素原料药、生物材料及医疗器械等35个项目建设。 |
市卫健委 市发改委 |
前三季度,生命健康产业产值增速-5.4%,新开工项目18个、新签约项目30个。抗生素原料药(年产4800吨三苯基膦)已开工纳统,完成投资0.57亿元;生物材料及医疗器械项目参加四季度开工动员,已开工纳统。 |
24 |
围绕绿色食品产业,加快推进中电投主粮农场、稻香饮食文化产业园等60个项目建设。 |
市农业农村局 市发改委 |
前三季度,绿色食品产业产值增速-0.9%,新开工项目28个、新签约项目27个。稻香饮食文化产业园项目已完成立项、土地出让、规划方案编制等工作,正在进行环评、施工图设计;主粮农场油脂加工生产基地项目正在开展用地审批。 |
27 |
实施战新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全年净增战新企业70家。战新产业产值增长15%以上。 |
市发改委 |
印发了战新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建立战新企业培育库,新增32家企业纳入战新统计。前三季度,全市战新产值增长-0.5%。 |
30 |
实施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发展规划。 |
市发改委 |
1.定期调度支撑性电源项目建设,潘集电厂二期6月份已开工建设,平圩电厂四期已施工,洛河电厂四期已报送省发改委核准。2.加快推进推进凤台县风光储一体化基地试点项目建设,20万千瓦淮能电力凤台丁集矿采煤沉陷区一期光伏电站项目首期已并网发电,完成投资5.44亿元;20万千瓦华润凤台县尚塘风电场项目首期已并网发电,完成投资12.55亿元。3.加快推进集中式、分布式新能源项目建设,编制全市新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国家电投翔风风电场等项目加快推进;已在现代制造业产业园开工分布式光伏项目4个。4.加快推进中电潘集共享储能一期和淮矿八公山储能项目建设。五是50万伏孔店变电站扩建工程已建成,田家庵电厂220千伏送出线路改接工程已送电成功,潘集50万伏输变电工程等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
31 |
开工建设潘集电厂二期、平圩电厂四期、中煤新集毛集电厂项目,加快田集电厂三期、凤台电厂三期、洛河电厂四期等项目前期,积极争取杨村煤矿恢复建设。 |
市发改委 市应急管理局 |
潘集电厂二期、平圩电厂四期已开工建设;中煤新集毛集电厂节能报告已报省发改委审核;田集电厂三期申请核准材料已报省发改委;凤台电三期完成科研评审;洛河电厂四期已报送省发改委核准。中煤新集公司对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拟将杨村煤矿从去产能矿井目录中删除,待国家批复。 |
32 |
推进煤电机组“三改联动”,不断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 |
市发改委 |
凤台电厂1-4号机组供热改造正在开展方案设计,2、4号机组灵活性改造部分控制逻辑的优化和改造已完成,新增调节能力10万千瓦;平圩电厂3号、6号机组灵活性改造正在实施。 |
33 |
用好电厂富集资源,建立市企共建机制,规划实施开发区集中供热供汽工程。 |
市发改委 市住建局 市产发集团 |
市发改委会同市住建局、产发集团全面摸排梳理全市供热供气情况,并编制《淮南市主城区集中供热专项规划(2021-2035年)》。 |
34 |
支持淮河能源集团开展煤层气综合利用。 |
市发改委 |
开展省清洁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考核,淮河能源完成2022年煤层气开发利用财政补贴资金绩效自评。淮河能源煤层气开发已施工完成28口地面煤层气井,三季度利用瓦斯发电1.98亿度。 |
35 |
加快凤台风光储基地、潘集风光储氢基地等项目建设,实施标准化厂房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全覆盖工程,新增新能源规模200万千瓦以上,打造千亿级光伏产业基地。 |
市发改委 |
凤台风光储基地:丁集矿采煤沉陷区一期光伏电站项目主体工程首期已并网发电,投资5.44亿元;华润凤台县尚塘风电场项目首期已并网发电,完成投资12.55亿元。潘集风光储氢基地:尚未开工建设。屋顶光伏:中电谢家集3万千瓦风电项目正在加快前期工作。前三季度,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271.8万千瓦。 |
36 |
推进500千伏潘集输变电、淮河能源电网侧储能电站、中电共享储能电站等项目建设,提升新能源并网消纳能力。 |
市发改委 |
500千伏潘集输变电项目已开工建设;中电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平圩电厂内部厂区已开工,接入电网方案已报省经研院评审;淮河能源电网侧储能电站可研审查已完成,电力接入方案已报送省供电公司,正待开展电力接入评审等工作。 |
37 |
推动中环中清光伏装备制造、航天锂电池、赛纬锂电池新材料等15个项目建设。 |
市发改委 市经信局 |
中环中清光伏装备制造项目已开工纳统,一期已投产;航天锂电池项目已开工纳统;赛纬锂电池项目已开工纳统,单体建筑部分已建设完成,部分设备已进场,计划年底试生产。 |
38 |
编制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制氢、储氢产业化。 |
市发改委 |
已将氢能产业发展列入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
39 |
以资源换产业、引项目,谋划打造一批零碳产业示范园。 |
市发改委 |
市煤化工园区打造零碳循环产业园,投资3.8亿元。目前,金宏碳综合利用项目土建完成80%,设备采购完成60%;普碳多元醇16个单体开工率100%,土建完成45%;宇贝项目土建完成85%,设备订购全部完成;赛纬项目土建完成85%,设备全部订购完成,到场30%。 |
45 |
制定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
市发改委 |
印发了《淮南市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淮南富华服饰获批省“十四五”第三批两业融合发展试点企业。 |
46 |
面向煤电化气产业链和制造业企业需求,积极培育壮大工业设计、检测检修、智慧管理、货运物流等服务业。 |
市发改委 |
前三季度,全市以工业设计、检测检修为主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长41.1%。 |
48 |
实施省促进皖北振兴“一县一策”重点举措,支持寿县、凤台县加快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突破、经济社会全面加快发展。 |
市发改委 市经信局 市住建局 |
制定了《淮南市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突破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加快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组织指导寿县、凤台县开展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调研工作,赴武汉东西湖区绿色健康食品产业研发和生产基地进行考察学习。 |
49 |
支持田家庵区发挥主城区优势,提升城市业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
市发改委 田家庵区政府 |
指导田家庵区制定《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前三季度,田家庵区GDP增长7.1%,其中服务业增长7.3%。 |
50 |
支持八公山区、谢家集区、大通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盘活工矿废弃地和城中村资源,加快新兴产业导入。 |
市发改委 市自规局 |
大通区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制定《大通区上窑镇工业集聚区产业发展方案(2023—2027年)》;谢家集区发展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主导产业;八公山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 |
51 |
支持潘集区依托煤电化产业资源,加快发展优势产业,积极实施城市更新,逐步理顺税收征管体制,大力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市发改委 市财政局 市税务局 市住建局 市交通运输局 |
1.加快潘集风光储氢基地等项目建设,潘集电厂二期已开工建设,潘集区三峡黑河风电场项目16台机组已并网发电,500千伏潘集输变电项目已开工建设。2.加快途径潘集区境内高速、淮河大道北延跨淮河大桥及连接线工程、G345公路改扩建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3.调整确定了潘集部分煤电企业税收征管体制。 |
52 |
支持毛集实验区推动焦岗湖景区提档升级,打造淮河流域休闲旅游度假胜地、乡村振兴示范区。 |
市发改委 市文旅局 市农业农村局 市乡村振兴局 |
加快推进焦岗湖旅游度假区、焦岗湖冰雪农旅综合体(一期)、青冈水岸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
53 |
制定开发区“一区一策”扩量提质增效实施方案,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 |
市发改委 |
制定《开发区提质扩量增效实施方案(2023-2025年)》,待省发改委统一印发。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指导市煤化工园区参照市经开区、市高新区经验做法实施人事薪酬制度改革。 |
54 |
支持市经开区(大通工业园)扩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制造产业。 |
市发改委 市卫健委 市经信局 市自规局 |
指导市经开区明确主导产业,选择对标学习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
55 |
支持市高新区(谢家集智造园区、田家庵现代产业园)重点发展大数据、新型显示、智能家电产业。 |
市发改委 市经信局 |
指导市高新区明确主导产业,选择对标学习上海莘庄工业区、合肥新站高新区。 |
56 |
支持潘集经开区(煤化工园区)重点发展现代煤化工、精细化工及化工新材料产业。 |
市发改委 市科技局 |
指导潘集经开区(煤化工园区)明确主导产业,选择对标学习安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苏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 |
57 |
支持寿县经开区(寿县新桥国际产业园、寿蜀现代产业园)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现代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
市发改委 市经信局 市投促局 |
指导寿县经开区明确主导产业,选择对标学习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武进经开区)、长丰(双凤)经开区。 |
58 |
支持凤台经开区重点发展光伏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配件、精细化工产业。 |
市发改委 市经信局 |
指导凤台经开区明确主导产业,选择对标学习江苏仪征经济开发区、安徽全椒经济开发区。 |
59 |
支持毛集经开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绿色食品产业。 |
市发改委 市经信局 市农业农村局 |
指导毛集经开区明确主导产业,选择对标学习浙江永康经济开发区、涡阳经济开发区。 |
60 |
完善“赛马”机制,改进考核办法,激励各县区、开发区在沪苏浙找标杆、在全省进前列。 |
市发改委 |
制定了《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突破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加快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召开全市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突破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加快发展推进会、分析会,指导六大开发区制定开发区提质扩量增效实施方案(2023-2025年)。 |
66 |
新增市场主体4.5万户、民营企业1万户,民间投资增长15%以上。 |
市发改委 市市场监管局 |
前三季度,全市新增市场主体39158户,民营企业8721户。 |
67 |
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及接续措施,用好我市支持产业发展“60条”等政策。 |
市发改委 市经信局 市财政局 市税务局 |
争取2023年省级制造强省、民营经济政策、数字化转型以及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3240.32万元,制定了《市财政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若干政策(免申即享类)实施细则》《市财政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若干政策(即申即享类)实施细则》,兑现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若干政策(免申即享类)资金1238万元,正在兑现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若干政策(即申即享类)资金。 |
72 |
精准谋划项目,建立万亿元项目储备库。 |
市发改委 |
组织各县区、园区、市有关单位完成第五轮亿元以上重点项目谋划工作,谋划项目2525个,项目总投资12497.21亿元。 |
73 |
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在中央预算内和省级补助、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政府专项债等方面争取更多淮南项目纳入全省布局、进入全国盘子。 |
市发改委 市财政局 |
市财政局加大债券额度争取力度,已争取新增专项债券额度67.84亿元,较上年增加29.01亿元,争取再融资债券63.6亿元,较上年增加26.5亿元。市发改委牵头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中央补助和省级补助资金项目191个、金额25.2亿元,发行专项债券项目36个、金额47.1亿元,签约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10个、金额18.7亿元。 |
74 |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推进三产“锻长补短”,落实“徽动消费”行动,实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加快发展线上消费,支持城乡居民增加住房改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促进聚集性、接触性消费加快恢复。 |
市发改委 市商务局 |
市商务局开展各级各类(含县区、企业)促销活动436场次,销售金额超11.4亿元,组织申报2023年度省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市发改委牵头起草了淮南市进一步恢复和扩大消费若干措施,正在修改完善,组织开展“皖美消费”新场景评选工作,我市2家企业进入全省百强推荐名单。 |
76 |
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5家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 |
市发改委 |
前三季度,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3家,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1%。 |
77 |
组织实施好“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 |
市发改委 |
10月26日,《<淮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已经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
79 |
坚持重点招商项目月调度推进机制,以实绩为导向强化考核奖惩,提升协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竣工投产率。 |
市投促局 市发改委 |
制定了《淮南市县区(园区)招商引资考核激励办法(试行)》,突出结果导向,形成长效激励机制,提升协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竣工投产率。 |
83 |
加强标准化厂房招商,建成标准化厂房208万平方米、新入驻企业180家以上。 |
市发改委 市投促局 |
加快推进现代制造业产业园建设进度,目前在建现代制造业产业园28个、建筑面积约372.9万平方米,建成8个产业园,建筑面积121万平方米,在建、已建成产业园累计入驻企业293个。 |
87 |
强化市领导包保推进重大项目,健全完善重大项目周调度、重点项目一月双调度、“管行业必须管投资”、投资“赛马”激励等机制。 |
市发改委 |
制定了市领导包保重点项目清单,围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生物医药”、“重大基础设施”四大行业类型,每周进行专题调度。印发了《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淮南市管行业必须管投资工作方案的通知》,按月通报各行业投资情况,分行业印发投资情况提示单,加快各行业项目建设进度。 |
88 |
亿元以上省重点项目新开工240个、续建330个、竣工90个以上。 |
市发改委 |
2023年我市两批在库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计划新开工235个,续建329个,计划竣工85个。前三季度,329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380.81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88.5%;235个计划开工项目已开工174个,开工率74%,完成投资170.01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62%;85个计划竣工项目已竣工80个,竣工率94.12%。 |
94 |
推进合淮市域铁路、合新六城际铁路等项目前期。 |
市发改委 |
合淮市域铁路已纳入合肥都市圈规划,合肥都市圈规划已报国家发改委待批。经与省铁路办对接了解,目前省级层面尚未启动合新六城际铁路相关工作。 |
97 |
编制铁路发展利用规划,盘活铁路专用线资源,推进接轨联网,充分发挥铁路资源优势。 |
市发改委 |
铁路物流基地规划已委托中铁上海设计院编制完成。 |
98 |
编制现代仓储物流基地规划,整合工矿用地、专业化仓储等资源,发展多式联运,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壮大现代物流产业。 |
市发改委 市交通运输局 |
市发改委牵头编制了《淮南市现代仓储物流基地规划》。市交通运输局牵头编制了《淮南市多式联运发展规划》《淮南市现代国际物流基地总体规划》,开通了淮南-宁波铁海联运班列,谋划江淮枢纽港何台作业区铁路专用线、皖江物流综合码头配套建设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安徽中致物流发展有限公司等联合申报的第三批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现已通过省级实地审核及专家集中审核,列为第三批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项目。 |
115 |
加快合淮同城化发展。发挥新桥片区“桥头堡”作用,加快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合淮合作区)建设。支持市高新区、市经开区围绕合肥重点产业加强协作,等高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
市发改委 寿县经开区管委会 高新区管委会 市经开区管委会 |
召开合淮同城化发展座谈会,制定了《合肥市淮南市2023年重点合作项目及合作事项计划》,明确13个重点项目和合作事项,新桥创新示范区(合淮合作区)总体规划和相关方案获省政府批复,合作区2023年启动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共11个。 |
116 |
加快闵行·淮南科创产业园、科创孵化基地建设,支持县区园区深化对口合作。 |
市发改委 市投促局 |
闵行·淮南科创园、科创孵化基地已正式挂牌。 各县区园区与闵行定期开展交流。 |
125 |
以春申湖片区为重点推进城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打造城市生态修复示范区、资源型城区转型样板区。 |
市发改委 市建发集团 市自规局 |
李一矿生态修复项目完成治理约5760亩,计划年底竣工;春申湖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整体工程已完成60%,力争年底前开放东部广场公园;正在编制西部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二期项目提升设计方案和三期、四期规划设计方案。 |
185 |
压实企业和属地政府共同责任,高标准完成采煤沉陷区治理面积1.1万亩,搬迁安置群众6000人,着力打造采煤沉陷区治理的淮南样板。 |
市发改委 市自规局 |
前三季度,全市完成采煤沉陷区治理面积20931亩,搬迁安置群众5500人。 |
192 |
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
市发改委 |
制定了《淮南市“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印发了《关于印发扎实做好2023年度能耗强度控制工作的通知》,加强万吨以上重点用能企业管理,实施11家重点非电用能企业“一企一策”节能减煤降碳诊断。三季度单位GDP能耗下降数据省市尚未核算。 |
193 |
开展能源、工业等领域资源利用效率提升行动。推动省级以上园区全面实施循环化改造。 |
市发改委 市经信局 |
印发了《关于做好“十四五”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制定《淮南市2023年工业领域资源利用效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各省级以上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编制工作,推动全市6个省级以上园区全部开展循环化改造。 |
194 |
加快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园建设。 |
市经信局 市发改委 |
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基地累计谋划建设项目26个,其中已建成投产项目产9个,在建项目7个,拟建项目5个,谋划项目5个。 |
196 |
积极构建清洁运输体系,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
市经信局 市发改委 市交通运输局 |
市经信局配合市商务局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等系列促销车展活动,与市交通运输局制定了《淮南市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行动方案》,前三季度,建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4262个, 更换291台新能源出租车。 |
197 |
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 |
市发改委 |
制定了《淮南市居民生活绿色低碳行动方案》,组织开展淮南市节能宣传周、首届8.15全国生态日活动,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 |
213 |
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工程。 |
市发改委 市人社局 市农业农村局 |
提高我市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人均每月增加387元,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市级基础养老金标准,每人每月增加5元。对最低工资标准、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待遇标准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调整,落实年休假补贴。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特困人员救助比例为80%,低保对象救助比例为75%。市辖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725元提高到784元,城市特困人员财政补助标准每人每年13800元。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基本服务资金人均89元,较去年增加5元。及时足额发放全市2万名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1.2亿元。 |
237 |
统筹有限资源,在资金、用地等要素保障上优先向重大项目和民生领域倾斜。 |
市发改委 市自规局 市财政局 |
每周对重大项目土地要素进行调度,建立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成立要素保障专班,制定了《淮南市批而未供、闲置用地、工业低效用地全域整治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项目用地要素保障工作的通知》,集中会商工业重点项目、交通基础设施等项目17个。 |
238 |
统筹新能源发展资源,科学配置建设指标,加大项目整合力度,科学布局上下游配套产业,切实将新能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
市发改委 |
组织开展全市新能源发展专项规划编制,梳理摸排集中式新能源项目,加快推进集中式、分布式新能源项目建设。目前,潘集区三峡黑河装机规模5万千瓦风电场项目16台机组已并网发电,国家电投窑河渔场二期10万千瓦光伏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中电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平圩电厂内部厂区开工,接入电网方案已报省经研院评审。 |
239 |
统筹市辖区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和基础设施建设,避免多头建设、重复建设、闲置浪费。 |
市发改委 |
市发改委协调市直有关部门做好专项规划衔接,指导项目谋划,先后对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短板开展5轮专题调研,帮助科学谋划项目。前三季度,社会领域共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9个、争取资金1.34亿元。 |
240 |
统筹在淮高校、科研院所、央企省企资源,健全紧密对接交流机制,深化市校企共融发展,构建发展命运共同体。 |
市发改委 市经信局 市教体局 |
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央企省企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龙头带动作用,指导6家创新平台申报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加强与在淮央企的合作交流,推动我市制造业企业发展,目前我市与中煤新集、中安联合、国电投、中国医药等28家央企建立了合作关系。 |
242 |
出台差异化的财政奖补、科技创新、政府采购、用能排污、土地使用税、金融支持等配套政策,让优质资源更好更快地配置到好企业、好项目上。 |
市财政局 市科技局 市发改委 市生态环境局 市税务局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市自规局 |
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制定了《淮南市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梳理46项金融产品清单和45项政府服务清单,推送给企业和银行机构。市税务局制定出台差异化的土地使用税奖补政策,优化资源配置。市生态环境局做好环评审批服务和排放管理工作。市发改委确定各县区2023年用能目标,优先支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优于省控水平的非“两高”项目用能。市科技局开展2022年度淮南市科技创新政策兑现工作,兑现1320.4万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从预审和规划选址、统筹用地指标、加快用地报批、落实两个平衡、优化土地供应、不动产登记等方面制定了具体的业务保障措施,梳理优化全流程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市财政局引入亩均效益评价指标,对A、B类予以奖补扶持。 |
245 |
理顺市区两级财政责任,压实区级财政“三保”兜底责任,建立重大项目前期经费保障、土地报批周转金、重点产业项目扶持等机制。 |
市财政局 市发改委 市自规局 |
市发改委起草了《淮南市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管理办法(试行)》,已完成征求意见。市财政局制定了《淮南市招商引资工业项目土地报批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建立招商引资工业项目土地报批周转金,首批2600万元已到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严格落实5%新增用地计划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以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辅助设施建设要求。 |
260 |
坚持重点工程三级联动包保,建立投资审批数据部门间共享机制,推动投资审批权责“一张清单”、审批数据“一体共享”、审批事项“一网通办”。 |
市发改委 市数据资源管理局 市公安局 |
市数据资源管理局会同市发改委印发《关于做好淮南市投资项目审批管理事项申请材料整合规范意见的通知》,完成15家部门113项政务服务事项与安徽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系统全部对接工作。市公安局优化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对接皖事通、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了户政业务全程网办。 |
262 |
健全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考核评价办法,形成项目建设“比进度、比质量、比安全、比环保、比效益”的浓厚氛围。 |
市住建局 市发改委 |
市发改委会同市住建局印发了《淮南市项目建设“赛马”考评办法》,组织开展季度“五比”考评,第三季度已完成线上复核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