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变肉”大文章 乡村振兴新希望

发布日期:2023-11-30 10:51 来源:淮南日报 【字体: 阅读:

“目前我们年养殖肉牛近300头,每年可消耗1500亩地的农作物秸秆,年利润40万元以上。明年我准备扩大养殖规模,达到标准化养殖、实现规模化经营,进一步增加收入。”近日,淮南市卫国畜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张进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我还要无偿向农民传授养殖技术,带动更多农民发展生态养殖,勤劳致富。”

坐落在潘集区贺疃镇的淮南市卫国畜牧养殖有限公司,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秸秆养牛,牛粪肥田的生态循环模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实施“秸秆变肉”工程,可以让秸秆“变废为宝”,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增值大文章。

像淮南市卫国畜牧养殖有限公司这样发展生态养殖只是贺疃镇养殖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贺疃镇把发展畜牧业作为产业振兴的突破口,大力实施秸秆变肉工程,加快构筑畜牧业发展新优势,采取上下联动、政策护航、科技支撑,全方位推进肉牛等草食动物养殖,鼓励养殖场、养殖户加大秸秆设施设备投入,推广秸秆利用实用技术,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促进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该镇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资金上给予扶持、在技术上给予指导,不断强化科技支撑、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疫病防治体系建设,指导新建的养殖场治污减排设施和畜禽场建设同步,推广畜牧业绿色低碳循环生产模式,进一步提升养殖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该镇有规模养殖企业13家,年养殖肉牛1300头、养殖肉羊7000只、家禽养殖180000只、生猪100000头,畜禽养殖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全镇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动物疫病免疫达100%。

通过实施“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全面振兴。投资600万元的贺疃镇创业园三期项目,新建牛舍4220平方米、储草棚1020平方米、道路长750米、下水道420米、化粪池350立方米、消毒室等配套设施。目前,工程建设已完工,年养殖(肉牛)量可增加500头以上,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还提高了养殖效益,也改善了场区生态环境。

贺疃镇负责人告诉记者:“我镇积极响应安徽省深入谋划实施的‘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推动肉牛产业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响品牌。围绕秸秆饲用、良种繁育、规模养殖、品牌打造等重点环节,针对性制定落实扶持措施,加快实施‘秸秆变肉’工程,在乡村振兴道路上产业先行,农民先富。”(记者 刘银昌 通讯员 潘士清)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